看一场热闹的补选

史无前例,15位候选人一起共襄盛举,参与吉打武吉士南卯州选区补选。可以列入大马记录大全的应该不只是参选人数,还包括握在选民手中最长的选票,和选举委员会印刷选票历来最高的费用。

要探讨这个课题,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参选的人士有谁?从性别来看,14名男性和1名女性。从种族来看,8名印裔、6名巫裔和一名华人。从阵线来看,一名国阵、一名民联和13名个别单位的独立人士。可是,这些独立人士当中却包括了5名前国阵议员、2名前民联议员和一些不知名的人士。从份量而言,前议员的特别助理、前州妇女组主席、前青年团领袖,甚至大臣的好朋友都有。

其实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足以为奇。308后,当国会首次出现多达99位新面孔,新鲜人也能胜利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要在补选中放手一搏。从拍摄短片的罗国本能够一举成名登上国会殿堂,再到前议员阿鲁姆甘就算是候选人都能当上州行政议员,大家仿佛看到了国家“民主”,人人都享有平等权力的一面。也许大家都抱着没有试过也未必会输的念头,也许大家都想着搭上海啸顺风车,于是都纷纷在机会来临时凑上一脚。

可是与此同时,却产生了几许混乱和困惑:

混淆一:哪个图案是我要的?

武吉士南卯州选区补选,众候选人也许会展开别开生面的拜票方式。当8名印度候选人和6名马来候选的名字都那么长时,候选人肯定不能以自己的名字宣传自己,因为上了年纪的乐龄候选人可定记不牢的。大家开始宣传各自的代表图案,呼吁选民投巴士、投雨伞或投书本。这样一来莫甘纳古玛可以送书本、陈福发可以送钥匙让选民记得他们,可是胡赛尼会不会送巴士呢?当选民收到太多礼物时,他们还会记得哪个图案才是他们要投的吗?

混淆二:哪个人选是我要的?

武吉士南卯州选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近三万公顷的选区内,每走几步,都不难有机会一睹候选人的风采。当所有候选人都积极拜票的时候,不难出现两位或以上候选人同时争取一张选票的现象。十五位候选人,究竟谁才是我值得信赖的?一个多星期的竞选期内,真的足够让选民一一了解他们吗?308一场八角战已经搞得大家头晕目眩,如今15角战再把混淆程度加倍。如果都记不清候选人们的政治理念,那投选时看着各式各样图案和长长名字的选票时,谁才是他们要选的呢?

混淆三:哪个阵线是我要的?

从表面上来看,一个是国阵、一个是民联、其他则是代表椅子、闹钟等的独立人士,可是如果稍微了解他们的背景,会吃惊发现你根本搞不清他是在朝还是在野。就如之前提到的,独立人士中5位前国阵,3位前民联,根本捉摸不定他们的立场。霹雳变天之后给了大家一个借鉴,当独立人士也可以自行选择阵线的时候,他们的立场也未必真的独立吧!一大批独立人士都有反对党影子,前反后反,一反再反,反到最后大家根本分不清楚,究竟是反朝还是反野?到头来,谁能了解,谁代表的那个阵线才是他们要选的呢?

在重重的混淆之下,其实他还是一场充满焦点的补选:

焦点一:谁不能输掉的补选?

国阵在两个月前多下霹雳州政权后,一直饱受批评。吉打更是被盛传是下一个会变天的州属。国阵不仅需要要通过这场胜利向大家宣告霹雳州国阵政权是获得全民支持的,更能巩固纳吉刚取得的领导地位。而民联除了志在保着原本属于民联的议席外,更代表大家对于国阵夺权正当性的一次公投。如果民联输了,国阵的势力将获得强化,没有人能担保吉打不会成为下一个通过跳槽变天的州属。

焦点二:谁的问题获得解决?

大选和糖果总是被画上等号,特别是当朝野两线都抱着不能输心态的时候,武吉士南卯选区内谁的问题会获得解决?选区内的印裔居民普遍上收入不高,有些园丘内的住户甚至没有水电供应。他们迫切希望在补选的威力下,路不平、沟渠不通和屋子破等问题能够获得解决。华人新村同样也有所诉求,希望新村有更具体的发展,地契延长至99年。他们的声音,他们的问题会获得谁的关注?

尽管民主体制下允许任何人加入战围,可是选民们还是应该理清现象。候选人参选的原因和能否兑现承诺、做出贡献的立场都是必要考量。如果不幸演变成一项选民偏好图案的民意调查,那将失去了民主制度底下选举的意义。

p/s: 此稿刊登于2009年4月1日<南洋商报>言论版<热话冷盘>。

0 Response to "看一场热闹的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