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我一直以来的选择究竟正不正确?我所做出的轻重之分是否就是如此,还是我想太多而已?一个多月了,我都没有回家。我并非不想回家,只是我选择了不回家。
刚刚好一个月了,我没有回家,而这期限如无意外也将延长两个星期。我也不知道为何会是这样?因为实际上我真的很想家,就算是离开家一天后就会开始有这样的感觉。从表面上,我似乎很忙,每个周末都有活动参与而有家归不得。可是真正的原因在于这些活动和家庭之间真的就必须舍去后者吗?
第一个周末,参与辩论组的团圆饭。那其实是一个蛮不错的回家天数,因为加上星期一也是假期,可是就是坐落在不恰当的时机,因为才从家里回来一个星期。吃团圆饭就只是星期六那天,至于其他两天则在多多少少准备着考试。团圆饭可以舍弃吗?考试可以先不管吗?还是家庭比较重要?我不知道。
第二个周末,参与博大新春。周末的两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并没有很足够的休息时间。再次没有回家也就让我距离没有回家的天数再增添了一个星期。其实也是因为之前就成为了工委,既然是博大新春的其中一份子,那自然在责任上是不能缺席的。博大新春可以舍弃吗?还是家庭比较重要?我不知道。
第三个周末,参与英语辩论。其实都知道自己并非英语辩论的料,却还在欺骗和以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天分。这个周末,不仅这个活动,还有一个是几天前才决定参与的工作坊,和一个最后想要去观赏的华乐演奏会。简单来说,就只有英语辩论是之前就决定的事,可是没有回家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想着三个星期还没有到非回不可的地步,再加上有一些活动。到最后,演奏会看不成,辩论场也上不成。英语辩论可以舍弃吗?工作坊可以不去吗?华乐演奏会可以不管吗?还是家庭比较重要?我不知道。
第四个周末,就是这个星期,参与慈善义跑。参与义跑的决定其实很在几个星期前就有的,给了钱后,若没有去跑自然会十分可惜。再加上我有份参与的辩论队还有一场初赛要打,就想着多一个星期我一定要回家。回家的日期一再延后,让我想家的感觉更加浓烈。慈善义跑可以舍去吗?英语辩论可以不管吗?还是家庭比较重要?我不知道。
第五个周末,就是下个星期,参与辩论训练赛。这本来应该是很好可以回去享受的周末,因为星期一同样是假期,无奈训练赛放在星期日。我本来想着辩论赛可以很轻松地打就算了,因为再加上多一个星期还有另一项活动,所以本想就这样先回去,然后比赛前才回来。后来仔细想想,这训练赛相当重要,是作为国辩选拔的标准之一。想着辩论也相当重要,昨天拨电回家告诉妈妈我又没回家了。辩论训练赛可以先不管吗?还是家庭比较重要?我不知道。
第六个周末,就是现在决定要会去的星期。原本是被邀请去怡保担任辩论评审,所以才决定无论怎样,下个星期都要死回去。可是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由于迟回复,我们都不被邀请了,这让我在那个星期是空闲的,就决定什么事都不管了,一定要回家去。这一次,我不坚决都不行了,因为到时我就是超过四十天没有回家了,其他的活动我一定要退掉。
其实明明是很想家的,可是就是不明白为何这么多活动构成的理由会比我想要回家的欲望来得更强烈?难道这些都是我生活中举足轻重,不能忽视的情节吗?为何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决定先把回家的计划给搁着?为何明明很想家,很想见爹娘,很想享受在家感觉的我会一次又一次被这些理由给打败?
我忘了已经好几次会突然有很浓烈想家的感觉,这尤其在我心灵空虚时最为明显。我更忘了第几次了告诉妈妈我又没有回家的消息。每一次,妈妈表面上都说“不要紧”,可是实际上她又何尝不想我回家。我只是想说,我真的并非不想回家,只是不知道为何每次都让这些理由构成我不回家的原因。什么时候我才能撇开一切的事物,果断地做出想要回家的决定?难道大学生真的就注定只能埋伏于在外头的日子,日日倍思亲?
我不知道,为何我想家却归不得?
0 Response to "想家归不得"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