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怀疑过我的数学天份。别人对我也是如此,只因我数学考试的分数总是接近满分。
从小到大,我都是数学方面的佼佼者。小一时老师口述问了一道题目(9999+1=?),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当时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会答。小一的数学考试分数只有三种,99分、99分半和100分。小六那年更是数学比赛全州第六名。中学连续五年都是数学比赛的胜利者。中一和中二那年更是在年尾考中获得该位老师改过的第一个满分。中四那年更是连中双元,普通数学和高级数学连续两次同时获得满分。
另外,除了是数学方面的良好表现外,在其他有涉及计算的评估我也一样精通。无论是物理上的一些逻辑计算,还是生活技能的简单会计,我一样可以很快就完成。就连在小四那年老师并没有在珠算课上教导珠算,可是我却成功自学了完整的一套。在最近的两次统计学考试中,我更是因为分别只花了20分钟和15分钟就完成了1小时的习题。就因为这样,才让我在昨天的考试中再次想起我以生俱来的数学才华。
回想起以前我看待数学的态度,才发现当时的我真的是疯狂到可以为了数学而什么都不管。中四和中五那年在报考的十一科当中,就是过分地把注意力放在数学和高级数学了。到头来,我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就只有这两科是拿到A1的。当时,再多的额外数学练习题,包括别人的补习功课对我都是没有问题,我都十分有兴致,甚至有时候帮他们作答。更恐怖的是,就连只需简易运用的计算机我都玩得淋漓尽致,甚至出现我在班上教导大家(包括老师)运用计算机的情况。
到了中六那年情况还是一样,我的注意力仍旧大多放在数学身上。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段时间,那时的我一回家可以什么都不管,可是就是必须专注于先完成数学的功课,即使那是不用交的。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我忽略了其他的科目。父母问及为何数学分数和其他科目的分数总是有那么大的落差,可是我却总是不以为意。庆幸的是,我及时清醒过来,没有再沉醉下去,才得以和其他科目取得稍微的平衡。
数学之上的精神,我秉持了十三年之久。也因为这样,让我自己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每一次,我都会要求自己拿全班最高分,并且还渴望可以获得满分。也许是因为如此,让我偶尔总是败在粗心的手下。并非我不会作答,而是我太渴望获得满分了,求胜心切而导致偶尔的错误连连。很多时候不能获得很高的分数,我都会很怪罪自己,那种低落的感觉就就不能释怀。
那些日子以来,在承担着如此大压力的同时,我一直都很想克制自己。这样的念头在中六进入全新的学习环境时最为强烈。我真的想到,我想要改变,我不想再成为最出色的那个,让自己内心产生不断要保持,要精益求精的想法。可是我万万没有料到在我的第一次考试后却还是考了全班最高分,自此之后还是成了别人眼中的数学佼佼者,也给了自己理由继续维持下去。想不到我想要克制自己的念头没有办法做到,当踏入中六的门槛后无法阻止它蔓延,在那一年半中依然浮现。
中六毕业后,那接近三个月的长假中沉淀下来,我慢慢认清了自己。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时候停下来了,再继续承担压力的我不能担保哪一天我会受不了?我硬下心头,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就是在选择科系时,数学有关的科系不再是主要考量。于是对于精算系、会计系、数学系,我都有兴趣,可是还是做出了舍弃,一一地排除在外。
最终拿到了电脑与通讯工程系,虽然还是有学习数学,但并非整个科系主要的一科。更重要的时,来到大学后欣然发现来自全马在数学方面都有相当能力的系友。也许也是因为参加了很多活动,根本没有可能放太多的心思专注在数学这单一的学科。于是,在每一次的考试中,大家的分数都非常的接近,彼此都是相互超越的。也因如此,我不再是最出众的那一个,于是也让我减轻了,更不必再背负因为天份而带来莫名的压力,学习得更轻松。
我没有抱怨过我因这样的天份为我带来了不必要的苦恼,反而当我更积极去面对时,才发现看待数学其实可以不必如想象中那样沉重。一路走来,数学真的让我欢喜,也让有忧愁。
0 Response to "我的数学天份"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