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相纳吉上任之后,喊出了一句“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似乎达致了国民和谐、宗族团结,更是深入民心、引起共鸣。
新首相的人气如何?我们看看他喊了这响当当口号之后的效应就可以有了答案。从四月开始,各媒体单位中出现了许多公益广告。这些广告播映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在提醒着我们国家和谐的重要性,不可辜负新首相的一片好意。除此之外,电视台的新闻部也很响应这个计划。新闻播报员总会在新闻播报完毕后用这个口号向大家问好,“Salam Satu Malaysia,大家晚安!”。
一个马来西亚,据我了解,说明的应该是整个马来西亚,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是一体的。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且无论你是华人还马来人,更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因为在一个马来西亚里,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不管你是什么人,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以各自的族群或宗教自居,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称号,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在这片马来西亚土地上喊了超过一百天,是否有了效用,大家又是否已经意会了其中的精髓?三大民族在嘛嘛档有一起讨论国家政策了吗?看见其他族群有难,其他人会主动去协助吗?印度人是否有主动协助马来人兴建回教堂?马来人又有否主动资助兴建华小?从笔者的观察中,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美好。真正会主动的人民在口号没有喊之前同样会主动,见死不救的人民在口号喊了之后依然见死不救。
从人民的个案中就能发现,喊得再响的“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并没有真正取得任何实际的效用。我们况且不谈人民,因为纵使是政府所施行的政策也未必依循着口号的精神。我们看到土著特权的情况依然存在,相同族群政党大搞暧昧的课题依然周而复始。再来,公共服务奖学金和升学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永远鲜少听见友族同胞的申冤,然而华族的投诉声浪却响彻云霄。
更为讽刺的就是即将发行的一个马来西亚信托基金。打着一个马来西亚的名字,可是空有其名,却没有其实际内涵和精神。看似很足够的100亿个单位,可以让每个马来西亚人民都享有,可是实际上却依然存在着固打制。当中的分配额很明显,土著占了一半,非土著再共享其余的一半。且不管整个分配额有没有依照种族比例划分,可是依据种族属性进行分配的信托基金单位却足以证明了族群之间还是享受着不同的待遇。
所谓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究竟体现在哪里?明明说好是一个马来西亚,可是为何在单位分配模式上却出现了好多个马来西亚?大家心目中都应该清楚了解,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具体情况是怎样?一个马来西亚的模式不是光用嘴巴说就会实现的了。官方的宣言可以重复了再重复,电视广告可以播映了再播映,同样的口号也可以呐喊了再呐喊,可是真真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相信大家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方向。
一个马来西亚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不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不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奇怪的是,为何我们成天喊着的口号却始终不能实践,难道我们真的只能讲而不能做?
p/s: 此稿刊登于2009年8月5日<南洋商报>言论版<天窗亮话>。
0 Response to "一个马来西亚?"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