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是一种最普遍且常用的电脑输入硬体设备,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对当前屏幕的游标进行定位,并且通过滑鼠上的按键和滚轮,在屏幕上对游走的鼠标所在的位置上进行更种方式的操作。
许多人只知道滑鼠很好用,滑鼠让操作电脑变得更为简易许多。可是,又有谁曾设想过,如果有一天滑鼠不听话出现问题而停止操作了,而又在没有后备滑鼠可供使用的情况下,该怎么操作电脑呢?这样的设想其实并不算多想,因为那正正就是出现在过去滑鼠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过去的人们还是一样有办法操作着电脑。
那是一个没有滑鼠的日子,也是鼠标还没有在屏幕上出现过的日子。当时所有荧幕上操作的重担,都是交由键盘老大去执行。但键盘老大始终只是由几个按键所组成的硬体,所有在荧幕上更换位置的执行也最多是有上下左右按键操作。因此,一定程度上的比较下,其实用性和效率也肯定比不上滑鼠。
看看当时的我们是怎么运用键盘去执行操作的?开关任何程序上的操作在今天只需要稍微移动滑鼠按个键就行,但以前的我们都要充分运用键盘上的结合按键。在翻阅资料时可以运用滑鼠的滚轮任意滑上或滑下,但以前的我们只有上下键可供选择进行操作。要任意选择文章中的一段文字也同样可以按着滑鼠随意拖过,但以前的我们其实就只是按着shift键,然后才通过方向键慢慢地移动选择。
然而,在滑鼠出现了以后,这些在看似在以前才会有的障碍都获得了解决。滑鼠甚至还有了进化,伴随而来的更是功能更为强大的滑鼠。从最基本的机械滑鼠是需要靠一粒圆球滚动着的,到后来的光学滑鼠开始不需要专用滑鼠垫就能操作。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没有电线连接的蓝芽或雷射滑鼠,甚至还有操作更为简易的手写板,或苹果推出的Magic Mouse(没有按键和滚轮,只用手势多点触控技术)。
试想想没有滑鼠的日子,在荧幕操作上会为我们增添了多少麻烦?在滑鼠出现了之后,人们对其的依赖,其实已经足以让滑鼠成为操作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如果有一天滑鼠真的不小心坏了,那我想在大多网友的感觉上其实就如同少了一只手来操作。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就正如“由键盘入滑鼠易,由滑鼠入键盘难”一样的道理。
当触控萤幕出现的今天,滑鼠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其实经已被每个人的手指给取代了。滑鼠能过做到的功能,在触控萤幕上只有指头一挥同样也有相同的效果。滑鼠的故事其实只是象征着一个时代,它的未来也肯定会被更为简易操作的科技所取代。
P/S: 此稿刊登于2013年1月16日,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新媒体》专栏《科技那些年》。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Response to "没有滑鼠的日子"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