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向往过年,因为对我而言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
有一句我很认同的话,是从《小娘惹》中听见的:“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过去,你就像树叶,不知道自己是树的一部分。”因为如此,对于家族故事、认祖归宗、寻根事迹,自幼开始我都特别有兴趣。我翻阅族谱,听父母说他们父母过去的故事,那都是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文化。也因如此,我充分觉得家是我们谁都不能失去的一部分。
自我懂事那一天开始,我总是觉得农历新年是一个大家都不能不欢庆的节庆。对我而言,新年最重大的意义莫过于能够让家人团聚。婆婆说得对,无论多忙,不管多远,一年一度难得的农历新年也该聚在一起。无论这一年来大家身处何方,在新年的假期中大家都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回来团圆。每一年的除夕,都会去到婆婆家吃团圆饭;年初二就回妈妈的娘家,和舅舅阿姨们团聚在一起。在这两个重大的日子中,当和亲朋戚友们聚在同一屋檐下时,是最能够深刻体会这样的感觉。
妈妈的娘家离市区偏远,舅舅和阿姨们也大多在外地工作,因此在难得一次的团聚时光中,大家都会选择逗留很久。年初二是起点,舅舅们都会回去这个大家庭,妈妈和阿姨们也会回娘家;之后的年初三和四,就是妈妈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探访拜年和开放门户的日子。不管去到哪一家,聚在一起就会有说有笑。就算空间很窄、桌子有限、吃饭的时间要等,却没有人有怨言。可是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却明显有了改变。
当年初二只剩下大家为了留下而留下的地方,午餐之后便立刻曲终人散。妈妈的老家只剩下寂静的住所,只有喧嚣的电视节目声量在做伴。当有些人为了一家旅行的理由,团聚拜年的情况不再出现。年初二之后的日子没有了大家庭的感觉,一起吃饭的还是过去一年熟悉的脸孔。当阿姨也开始不选择年初二回娘家,这个大家庭聚会的日期注定少了一家人。纵使过后还是会专程到访她姐姐的家,可是感觉上这只是像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探访。
当老一代的外公婆已经不在人世,当下一代的我们已经甚少联络,当本来是一家人的我们也渐渐失去了凝聚力量,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庞大的家族关系还能维持多久?我明明有八个舅舅和三个阿姨,可是为什么可以和他们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的形式还会维持多久?十年之后回来团聚的人还会有几?当我年幼记忆中的新年已经不在今天上演,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再过多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年初二欢庆的形式是否还会存在?
当见面只剩下关系的代表,当聚会只剩下形式的象征,当新年之剩下平淡的节庆。这样的传统,这样的新年意义,还会维持到多久的未来,我猜不出来。
0 Response to "新年的意义"
Post a Comment